弘扬校园正能量,杜绝校园欺凌
不要让青春成为眼泪,不要让前途毁于暴力
杜绝校园欺凌,珍惜同学情谊
为增强儿童安全意识,培养儿童面对欺凌、暴力侵害时的处理技巧和能力,切实维护儿童的身心健康,减少我市儿童欺凌和暴力现象的发生。重庆儿童救助基金会开发了“阳光童年”——预防儿童欺凌和暴力项目,由中央彩票公益金资助的预防欺凌和暴力的教育课程在仁睦完全小学和空港小学相继展开。
如果你曾被这样对待,
是否有过反抗
???
27日,刘欢老师在仁睦小学
给六年级的3个班讲解了
我们该如何正确有效的拒绝霸凌
带上你的小板凳
认真听起来
28日,刘欢和佘利玲老师给空港实验小学三年级7个班的学生介绍了校园霸凌的类型有哪些。同时,学生在来自西南政法大学的志愿者聂玲和吴小芹的帮助下了解了产生校园暴力的原因。
下面让我们走进他们的课堂
感受不一样的学习氛围
了解校园霸凌
拒绝校园霸凌
1)本校或其他学校高年级学生殴打低年级学生
2)校外青年殴打在校学生
3)某些学生的家长因为学生之间的纠纷而到学校殴打其他学生
4)老师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
5)老师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如要求学生当众做出一些有损人格尊严的动作、辱骂学生等
6)校内外高年级学生以及社会青年抢劫、勒索学生钱财,使学生不但损失钱财,而且心理受到极大伤害
7)老师以及校内管理人员针对女学生的性侵害
8) 同年级甚至同班同学之间的斗殴。
校园暴力行为的特点
1)暴力行为有日益凶暴的倾向
2)暴力事件的普遍性
3)暴力事件的共犯日趋普遍
4)校园暴力的施暴地点,多在空教室、体育馆、楼梯间、厕所内、运动场或其他视角上死角处,而且多在上学或放学时发生。
施暴学生特点
1)依赖性强,缺乏自主、自信和负责任的精神
2)具轻佻性,缺乏忍耐性,抑制挫折和不满的能力薄弱
3)在群体中,自我表现欲望强烈,活动力甚强
4)以我为中心,罪恶感淡薄,常带给他人团忧、麻烦等
5)完全没有体谅对方的立场和心理的意识
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1)学校管理因素
2)学生自身因素
3)家庭教育因素
4)社会环境因素
5)人性
6)法制
7)教育
为了个人的成长,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这荣辱相伴的整体,让我们共同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提高安全意识,在全校形成一个“人人关心校园安全”的浓厚氛围,做到警钟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