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对于职业认识也不深入。每年高考填报志愿时,很多学生都不对专业与职业没有丝毫认识,甚至一些人在大学毕业时对选择从事何种工作也没有丝毫的想法,这种情形在本就因地域限制而导致接触外界有限、知识来源单一的贫困山区困境儿童表现得更为突出。而根据相关调查,一些在自身领域杰出的人往往在小时候就有初步的职业意识。因而,从自我能力与兴趣的分析,即对职业的深入理解及个体跟职业匹配分析对乡村困境儿童开展必须要的职业生涯教育,促进其自身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尽早接受职业启蒙教育,选择适合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科学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发展,则显得十分必要。
根据上善青少年安全教育发展中心从2015年深入渝东北和渝东南贫困山区开展安全教育实操技能普及期间的走访与调查,山区困境儿童(9-12岁)中约95%认为考不上好大学就等于没有出息,约80%认为大学的名气比专业更重要,约50%认为职业无所谓,关键是能赚大钱,约10%没有考虑过以后想要从事什么职业。这些显得扭曲的认知,凸显的是山区困境儿童缺乏正确的职业意识引导。
由重庆儿童救助基金会发起的“乡知乡爱-农村儿童职业启蒙项目”深入三峡库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乡村,为当地的乡村儿童开展不同职业的体验活动,帮助农村孩子更多的打开认知世界的大门。
秋意逼近,白天渐短,鱼肚未白,重庆上善青少年安全教育发展中心的志愿者凌晨5点趁着夜色出发到彭水的三义乡中心校,带着孩子们的梦想,带着志愿者的爱心,带着暖暖的心愿,背着职业的画箱一起出发了。
爱沙、玩沙是孩子的天性,结合画画的艺术把孩子的童真融入到教学中,兴趣的指引,玩乐的时光,一下子成为孩子沉浸的课堂。 课堂上“匀撒沙画”的专业沙画老师先给孩子们简单讲解了沙画艺术的发展历史,伴随着孩子们对沙画艺术的认识,授课老师在现场示范创作中给孩子们详细讲解了做一名沙画艺术师的职业特点。
沙画(Sand painting),即用沙子做画。是我国一门独特的艺术。它结合现代人的审美观,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采用产自神奇大自然的天然或人工彩沙,经手工精致而成。一般来讲,先有个画好图案的不干胶摸版,上面的每一部分均用小刀提前刻出轮廓,做画者只需在做画的时候用一根牙签轻轻将每一部分揭起,然后将喜欢的颜色的沙子倒在上面即可(不干胶自然会粘住沙子)。沙画具有独特的表演魅力,能使现场观众进入梦幻般的感觉和前所未有的视觉享受。沙画是写意的,自然的,充满着自然美,一撒、一摔、一抹、一勾、一挑、一拍.手法都很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欣赏到老师的示范作品后,孩子们都蠢蠢欲动,跃跃欲试。在老师的引导和指导下,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动物喜好,都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幅沙画作品。
本次沙画教学演示以《歌唱祖国》为主题,在活动结束后大家齐唱《歌唱祖国》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向孩子传递爱国教育正能力!
职业意识是伴随儿童生命成长、主动社会化过程中必备的素质。职业意识培养不是简单地做职业规划,不是对进行严格的职业设计,而是抓住儿童“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期,从“自我认识”和“职业体验”两个方面来培养职业意识,让山区困境儿童能更好地认识自我、培养职业理想、培养与人交流的能力。促进山区困境儿童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不断发现自我的潜能,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重庆儿童救助基金会自开展“乡知乡爱-农村儿童职业启蒙项目”以来受到各界好评,尤其受到孩子们的喜欢。